中國國家博物館(National Museum of China)簡稱國博,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門廣場東側,東長安街南側,與人民大會堂東西相對稱,是歷史與藝術并重,集收藏、展覽、研究、考古、公共教育、文化交流于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。隸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。

截止至2013年末,中國國家博物館總建筑面積近20萬平方米,國博藏品數量為100余萬件,展廳數量48個。是世界上單體建筑面積最大的博物館,也是中華文物收藏量最豐富的博物館之一,整體規模在世界博物館中位居前列,2012年游客接待量達到537萬人次,2013年達到745萬人次 ,是全世界最受游客歡迎的博物館之一。

2018年3月,國家博物館正式取消紙質門票,觀眾持身份證即可直接進入國博參觀。

2019年4月10日重裝開館。國博同時還宣布了4月11日將在國博舉辦的三場活動——“絲綢之路國家博物館的功能與使命”全球博物館館長論壇、“殊方共享——絲綢之路國家博物館文物精品展”、《海外藏中國古代文物精粹·英國大英博物館卷》新書首發式。

歷史沿革

民國二年7月9日(1912年),中華民國政府教育部決定設立國立歷史博物館籌備處,以國子監為館址。

民國七年7月(1918年),遷址到故宮的端門與午門。

民國九年11月(1920年),國立歷史博物館正式成立。

 民國十五年10月(1926年),正式開館。

1949年10月,改名為國立北京歷史博物館,隸屬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。

1950年3月,成立中央革命博物館籌備處。設址在北海團城,不久遷入故宮西華門武英殿。

1958年10月,在天安門廣場東側修建新館。

1959年8月工程竣工,成為建國十周年十大建筑之一。

1959年10月,"中國通史陳列"公開預展。

1960年8月,“北京歷史博物館”更名為“中國歷史博物館”,“中央革命博物館”更名為“中國革命博物館”。

1969年9月,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革命博物館合并,稱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。

1983年初,分設為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革命博物館。

2003年2月28日,兩館再次合并,成立中國國家博物館。

2007年1月31日,國博閉館開始擴建,設計方案于同年春季公布。

2011年3月,中國國家博物館新館開放,此后試運營一年舉辦50余個展覽,接待國內外觀眾410多萬人次。

2018年3月,國博正式告別紙質門票,實行免票參觀,觀眾持身份證即可直接入館。除了身份證,非紙質臨時身份證、老年證、戶口本、戶籍證明、社保卡、中小學生學生證、殘疾證、軍官證、士兵證、護照、港澳通行證、臺胞證、駕照等有效證件也都可以作為入館憑證。

2018年12月11日,曾在英國被拍賣的圓明園文物青銅“虎鎣”正式入藏中國國家博物館。

2019年9月21日至10月2日,根據工作需要和安排,中國國家博物館暫停對社會開放。

2019年10月3日,中國國家博物館重新開館。

建筑布局

中國國家博物館是世界上建筑面積最大的博物館,總建筑面積近20萬平方米。

總用地面積7萬平方米。建筑高度42.5米,地上5層,地下2層。建筑由兩軸兩區構成。兩軸為:由西門到東門的東西軸線和由南到北的南北軸線。兩區為:由中軸內中央大廳分隔的南北兩個展區。西門面向天安門廣場,與人民大會堂相對;北門面向長安街。南北藝術長廊長260米,高28米;頂部有368個采用中國傳統建筑風格的藻井,有著獨特的裝飾、采光、照明和通風等作用。樓頂有近2萬平方米的屋頂綠地,表現出了環保和節能的理念。

截止至2013年,有展廳數量48個,最大的2000平方米,最小的近800平方米。

另有近800個座位的劇場、近300個座位的學術報告廳(兼數碼影院)、600平方米的演播室,以及2800平方米的圖書館。還有大面積對公眾開放的休閑公共空間以及600個車位的地下停車場。

所獲榮譽

2017年11月17日,被評為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單位。

2017年12月,被評選為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。

參觀須知

開放時間

9:00—17:00(15:30止票,16:00停止入館,16:30清場,17:00閉館)周一閉館(含國家法定節假日)2018年9月22日,國家博物館發布公告,因展覽施工原因,國家博物館自2018年9月25日起暫停對公眾開放,恢復開放時間另行公告。 [37]

服務介紹

國博一層大廳服務臺提供手機自助導游服務(租機40元或者下載客戶端30元)和普通導覽器(30元)。各展廳有志愿者提供免費講解服務。國博專職講解員在特定展廳提供定時免費講解服務,具體安排如下:

《古代中國》:9:15、9:45、14:00、14:30在地下一層北側《古代中國》序廳集合,每場約2小時。

《復興之路》:9:15、9:45、14:00、14:30在一層大廳北側《復興之路》序廳集合,每場約1.5小時。

專題展覽(含青銅器、佛造像、錢幣、玉器、古代繪畫):9:15、14:00、14:30在三層大廳《中國古代青銅器藝術》展廳南側入口處集合,每場約2小時。

  觀眾須知

  基于國家博物館藏品舉辦的基本陳列和專題展覽觀眾可以拍照留念,但請勿使用閃光燈和三腳架。引進的臨時性展覽,將依據辦展協議確定是否可以拍照,若不可拍照,將在展廳內設立明顯的提示標識。

  請勿吸煙。請勿觸摸展柜。 [38]

  觀眾自帶液體飲料經本人試喝檢驗后可以帶入場館,觀眾自帶食品經安檢后可以帶入場館;

  請勿將各類管制刀具、打火機、光盤、危險品及寵物帶入場館;

  為快速完成安檢,請盡量不要攜帶箱、包入場(尤其是雙肩包和單一尺寸超過40厘米的大包),如已隨身攜帶箱、包,請先持國家博物館門票經安檢、存包后再進入場館參觀;

  違禁的私人物品請存包或于館外自行處理;

  參觀前請您整理好衣物,衣冠不整者謝絕入內; 

  參觀時請勿大聲喧嘩并請將手機設置為靜音以免影響他人參觀;參觀時請勿觸摸展品;

  請您在指定區域就餐;場館內請勿吸煙;場館內請勿奔跑、追逐、攀爬、躺臥。

  觀眾請勿攜帶物品清單

  槍支、軍用或警用械具類(含主要零部件)及上述物品的仿制品;

  爆炸物品類,包括炸藥、爆破器材、煙花爆竹制品及上述物品的仿制品;

  管制刀具類,如匕首、三棱刀(包括機械加工用的三棱刮刀)、民族刀、帶有自鎖裝置的彈簧刀以及其他類似的單刃、雙刃、三棱刀等; 

  管制刀具以外的利器、鈍器,如菜刀、餐刀、大型水果刀、工藝品刀、剪刀、鋼(鐵)銼、斧子、錘子等;

  易燃易爆物品,如:酒精、汽油、煤油、柴油、打火機、火柴、發膠、摩絲、指甲油、染發劑、去光劑等;

  帶有毒害性(汞、劇毒農藥等)、腐蝕性(鹽酸、硫酸等)的危險物質;

  液體類物品(各類軟、硬包裝的飲料制品經本人試喝檢驗后可以帶入場館);

  違反相關法律規定涉及政治、宗教、商業等宣傳展示活動的印刷品、宣傳品;

  任何可能影響參觀秩序的標語、條幅、旗幟;

  除上述物品以外,中國法律法規明令禁止的其他可能影響觀眾參觀或文物安全的物品。

  中國國家博物館觀眾存包須知

  存包處是國家博物館觀眾臨時寄存行包的重要場所,其他游客箱包物品請不要在此存放;

  觀眾存包前請自覺接受安全檢查,不得存放易燃,易爆及易腐蝕性化學物品和國家明令禁止的物品;

  存包處不予存放現金、首飾、易損易碎等貴重物品; 

  觀眾如要求存放電子產品、藝術收藏類等特殊物品,應先行登記并由本人簽字后方可存放,存放期間出現損壞等后果由物品所有人承擔;

  觀眾應妥善保管好存包憑證,領取箱包時憑證取包。存包憑證如有丟失,應立即辦理掛失手續(需繳納存包卡工本費20元),丟失期間所存包件若被冒領,所造成的損失由物品所有人承擔;

  辦理存取手續一律在存包處前臺,禁止進入存包室內;

  所存物品請于當日17:00前取出,閉館后不再辦理取包手續; 

  當日未取物品,每超過8小時按照箱包收費標準再計費一次;

  留存物品出現變質、自然損壞等由物品所有人承擔。(食物類物品在存放期間發生變質等情況,工作人員有權進行銷毀處理)超過30天仍未取走將視為丟棄,工作人員將進行銷毀處理。

  中國國家博物館存包收費標準

  30公分以下的行李包件,每次存放收費2元;

  30-60公分的行李包件,每次存放收費5元; 

  60公分以上及《物品存放登記表》登記物品箱包,每次存放收費10元。

  地址交通

地址:中國北京東城區東長安街16號公交:天安門東站:途經公交車:1、10、120、126、2、20、203、205、210、37、52、59、728、82、90內、90外、99、專1、專2天安門廣場東站:途經公交車:120、126、2、20、203、210、22、5、專1、專2前門站:途徑公交車:120、127、17、20、203、22、301、48、5、59、626、646、66、67、69、690、692、71、723、729、8、快速公交1線、特11、特7、特4、專1、專2前門西站:途徑公交車:212、301、337、44內、44外、608、67、673、9、901快、特2、特4、特7前門東站:途徑公交車:201、209、44內、44外、673、729、8、9、特2地鐵:1號線:天安門東站;2號線:前門站自駕車:國博地下停車場尚未對外開放,建議觀眾乘坐公共交通前來參觀。